首页

严厉女王女主女s

时间:2025-05-25 15:03:41 作者:中老边境磨整村: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 浏览量:20396

  中新网云南西双版纳5月24日电 题:中老边境磨整村: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

 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

  “磨憨不仅是中老边境的重要节点,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这里传承,我们一起去看看吧。”近日,巴基斯坦博主宋雅丽、西班牙留学生叶悠莉相约来到中老边境磨憨镇磨整村,共同体验在这里世代流传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和瑶族刺绣。

  磨憨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,地处中老铁路、昆曼公路的关键节点,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之一。绿树环绕中的磨整村,如同镶嵌在中老边境上的一颗翡翠,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、民族风情和现代化蜕变,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边陲画卷。

宋雅丽(左)和叶悠莉(右)体验傣族慢轮制陶。视频截图

  刚一来到磨整村,宋雅丽和叶悠莉的目光便被牢牢吸引。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寨门在村口矗立,村中道路干净整洁,一栋栋傣家小楼错落有致。

  “自2021年云南启动边境幸福村建设工程以来,磨整村的变化可大了。”村民周清香热情地向宋雅丽和叶悠莉介绍,曾经的磨整村基础设施落后,村容村貌杂乱。如今,村寨干净整洁,处处有绿化,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墙绘引人注目。

  周清香说,磨整村的美丽蜕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。她也抓住时机,利用自家的泰陶工坊推出傣族慢轮制陶体验服务,让游客得以亲身感受西双版纳这一传统技艺。

 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已有四千多年历史,饱含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与快轮制陶不同,傣族陶匠以手拨动木质陶轮,依靠纯手工塑形使陶器呈现出质朴自然的风格。

  “我正在学习直播,希望能通过直播让创新的傣陶制品发往全国各地。”周清香说。

  离开傣陶工坊,宋雅丽和叶悠莉前往磨整村的一家瑶族服饰店,店铺内各式各样的瑶族服饰琳琅满目。“这些衣服上的瑶族刺绣针法细腻、图案独特。”宋雅丽不禁感叹。

  服饰店的主人赵改玲介绍,瑶族刺绣历史悠久,承载着瑶族千年的历史与文化。“随着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条件好起来,我们瑶族服饰在保留古老图案的基础上,用料、颜色搭配等都提升了一个档次。”赵改玲说。

宋雅丽(左)和叶悠莉(中)试穿瑶族服饰。视频截图

  宋雅丽和叶悠莉忍不住将两套瑶族服饰试穿上身,异国风情与瑶族文化相得益彰。“传统和现代共存,自然和人文交织,这正是磨憨的魅力所在。”宋雅丽说。

  叶悠莉则认为,在磨整村,各民族的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也得到交融创新,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家园。

  宋雅丽和叶悠莉在磨整村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,是“边城故事多”——海外体验官直拍云南省边境幸福村系列视频中的故事之一。该系列视频由中国新闻网、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、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。5月19日起,视频在中国新闻网、缅甸金凤凰报网、M Time缅甸视窗、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、老挝万象时报网、斯里兰卡Daily News、巴基斯坦外交视野等平台上线,每天一集,连续展播6天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国留学生在桂林的“戏里戏外”

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,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。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坚持党的领导、统一战线、协商民主有机结合,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,发扬优良传统,牢记政治责任,提高政治协商、民主监督、参政议政水平,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,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行职能、凝心聚力。

柯文哲被裁定无保请回 自称两天“备受压迫、凌虐”

据核实,为确保社保基金运营规范、资金安全,国家层面不断完善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相关规定,对社保基金境外投资比例上限、委托境外投资管理人资质和相关比例都作了明确要求,社保基金投资业务需要坚持安全性、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。按照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》,在社保基金境内委托投资中,目前选聘的18家均为境内投资管理人,没有选聘境外投资管理人;社保基金境外资产需委托境外投资管理人负责投资运营,但只能在境外投资,不能投资A股等境内资产。目前,社保基金境外资产占总资产的实际比例较小,远低于现行规定明确的比例上限。综上所述,网传“把社保基金的钱,交给几乎全部都是外资机构(管理)”与事实严重不符,更不存在“让他们去买卖A股”“都成为外资套利的工具”的情况。

碧水繁花映三峡

“从艺术工作者角度,我们应该不断寻找各种机会表演中国优秀文化。”吴睿睿直言,面对外国观众,首先考虑的是让他们听到、看到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和艺术。要淋漓尽致地展现最纯正中国音乐和艺术。“民族的就是世界的,就是这个道理。”

世界级“海上巨无霸”从江苏南通出江试航

曾经的下庄村,出行只能徒步翻越绝壁。1997年,毛相林凭着一股倔劲,带领乡亲们自筹资金,历经千难万险,花费整整7年时间,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达8公里的出山“天路”,打通了下庄与外界的联系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